教辅书出台的背后推手

质量追踪 | 传媒/图书代理来源:百度新闻 浏览:16 
摘要:当前一些地方教辅书出版发行的乱象背后,有着一条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利益链。教辅书发行环节的利润,最高可达到书价的近一半;而其中一半的利润,则是以所谓发行宣传费的名义给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校。


  当前一些地方教辅书出版发行的乱象背后,有着一条涉及众多部门和人员的利益链。教辅书发行环节的利润,可达到书价的近一半;而其中一半的利润,则是以所谓发行宣传费的名义给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学校。(2011年9月2日央视《焦点访谈》)

  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如今各地教辅书铺天盖地而来,其背后的推手当然也离不开一个利字。一般说来,一套教辅材料通过统一征订卖到学生手里至少经过四个环节。央视《焦点访谈》以安徽省滁州市为例,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是编写者,然后由出版社出书,再通过新华书店发行进入学校,学校组织征订,最后教辅材料卖到学生手中。在这些环节中,除了学生之外,编写者、出版社、新华书店、学校等环节都利益均沾、有利可图。据统计,滁州市大约有36000名中小学生,一学期统一征订教辅的销售额就达1000万元。而安徽全省有1100多万的中小学生,照此推算,全省教辅书一年的销售总额可达10个亿。面对如此之大的利润,教育科学研究院、出版社、书店、教育部门趋之若鹜也就见怪不怪了。

  按照通行的潜规则,教辅书的印刷成本为25%,出版社给自己留20%左右的利润,编写者一般会得到实际销售额的5%作为版税收入;新华书店五折拿到教辅书后,扣除4%的配送成本,书店自己留23%的利润,另外23%的利润则作为回扣支付给有关教育部门和学校。当今的教辅材料价格贵、质量差,这就可以从教辅乱象上找原因。原来那些教辅书是可以更便宜的,最多可以打对折呢,但为什么总是让学生充当冤大头?还是一个利字在作祟。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漳州市教育局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编写了《创新优化学习》系列丛书,全书共有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级版本10多套,其中初中部分每套7到9本不等,平均定价为130元。漳州市目前有初中学生20多万人,仅这一套教辅材料每学期的销售额就超过2600万元,一学年则超过5000万元。按照5%左右的版税计算,每年仅初中教辅书就能给漳州市教育局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带来250多万元的收入。如果再加上小学和高中的教辅材料,那收入就更为可观了。漳州市教育局普教室只有34名职工,每年通过教辅书的创收就能达到人均7、8万以上。有如此巨大的物质刺激,漳州市教育局普教室推出教辅书该会是多么的热情高涨。

  近几年来,在治理教育乱收费等方面,有关部门出台了不少举措,曾经三令五申严禁统一征订和搭售教辅材料,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等部门也曾联合发布《中小学教材发行招投标试点实施办法》等。然而,在教辅材料销售所隐藏的巨额利润面前,有关规定和要求似乎形同虚设,因为利益链条将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学校、书店、书商等捆绑在一起,使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结成了一荣俱荣的利益共同体。这一利益共同体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享受着行业垄断、权力自肥的种种好处,却使国家政令的权威性和教育部门的公信力受到了极大伤害,也使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增加了额外负担。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又何止是教辅材料存在乱象呢?像在校服、练习簿、保险、教辅设备采购等方面,乱象还少吗?许多乱象并非今日始,却在今天演变成了日益严重的普遍现象,这不能不令人警醒。重拳出击斩断利益链、严格规范教材发行,这或许是教辅乱象的治本之策。(任和平)

返回顶部
相关搜索:
教辅书

相关质量报告
质量报告浏览页-尾屏通栏
讨论区
已有 0位对此文章发表了看法,来自18.189.3.60的朋友,您可以参与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我要评论
  • 评论标题:
  • 评论内容:

热门质量追踪

更多 >>

热销产品

我要发布
质量报告浏览页-二屏右侧banner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891684693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8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24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