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指地铁事故轻度追尾 却是重度舆情

质量快报 | 交通运输/物流管理软件来源:南方报 浏览:33 
摘要:昨日随着上海10号线上一次撞击,网民觉得再次验证了“中国这趟列车上,人人都是乘客,没有人是看客”的说法。@任志强(地产商)说:“也许早出事故结论,就能避免这次恶性事件了。”


作者:梁鸿兴

“7·23”动车追尾发生两个月后,事故调查“仍在进行中”,另一起铁道追尾事故就在这敏感时期发生了。昨日随着上海10号线上一次撞击,网民觉得再次验证了“中国这趟列车上,人人都是乘客,没有人是看客”的说法。@任志强(地产商)说:“也许早出事故结论,就能避免这次恶性事件了。”

就像“7·23”动车追尾中被网民发现高铁“刀枪不入”的宣传之荒谬一般,好事网民很快找出扇向上海地铁系统的一记响亮的耳光——2005年1月,泰国曼谷地铁系统发生追尾事故,3天后新华社报道引述当时的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安全处处长朱效洁的话表态,“上海地铁有一整套行车安全管理规范,加上有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保驾护航,确保不会发生类似地铁列车追尾相撞事故!”

网民发现,即使凤凰卫视和日本的电视台都报道了此次事故,但昨晚的央视《新闻联播》仍然失语,上海某家媒体老总觉得可以理解,“要是日本地铁追尾,就会上《新闻联播》了。”@蘑菇女主播(央视主播李小萌)想到的是纪念:“5·12之后4·14,7·23之后9·27,事故都用日期命名,我们只有365个名额,被占用的已经不少,但愿够用。”

没有出现在《新闻联播》的这场灾难终究在微博引起的波动绝非“涟漪”可以形容。@武大沈阳(武汉大学教授)发出了上海地铁追尾舆情点评:“‘轻度追尾’却是重度舆情,在初始期短期刷屏;网民久恨未消,又添新怨,不稳定信号系统是定时炸弹,没有彻查,每位乘客难有安全感;上海地铁曾经消逝的道歉展现理性,傲慢权力需围观压力才能收敛;网民记者群体性直播,二级子话题展开迅速,一浪叠一浪的公权问责风起潮涌。”

网民注意到,事发后,@上海地铁shmetro(上海地铁微博)连发“突发运营信息”,期间致歉:“今天是上海地铁运营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无论最终原因和责任怎样,给市民乘客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尤感愧疚……再多致歉比起实际损害也显苍白,但还是要深深道歉。”正准备“称赞这条道歉微博表现出人性和危机公关意识”的网民,还未来得及敲完键盘,微博就离奇删除,@赵楚(军事专家)无奈地说:“有时不得不想,难道那些有权指手画脚的人都是猪吗?总是把小事弄成大事,大事弄成灾难,好不容易手下有人做对了一件事,就立即下令改掉。怎么气人、怎么坏事怎么来。”

总有网民比“有权指手画脚”的人显得理性,@夏商(上海作家):“希望不要急于找出临时工式的替罪羊。对设备供应商及采购中可能的腐败进行彻查。对全市地铁安全全面检查。对受害乘客快速理赔。地铁公司向全市市民道歉。事故处理收尾后千万别再有什么表彰活动,所有救援措施都是应该的,没任何值得赞扬的理由。”他说:“相比毒蔬菜、毒牛奶、地沟油等食品安全危机造成的慢性死亡,城市公共设施事故造成的猝死对市民心理更具杀伤力。近两年来,高楼玻璃幕墙坠落,商厦自动扶梯骤停,以及今天地铁的追尾,均是低级错误造成的低级事故,让人对潜在的噩运心怀恐惧,降低了人生的安全感,祸及每个生命个体。”

很快证明了自己迅速抢救和系统恢复的能力,昨日19时,@上海地铁shmetro称“目前上海地铁10号线全线恢复正常运行,所有换乘车站恢复换乘功能”。但这未迎来掌声,@任志强等人微博责问,“未查清事故原因又急于恢复通车?是想再出事故吗 ?”@梁树新(媒体人)指责,“伤员还在医院,事故原因尚未查明,你们居然就敢马上恢复通车,语气还颇为自豪。只能说明,政府部门根本没有把老百姓的命当回事,关心的永远是维稳,是政绩,是乌纱帽。”

几个小时后,道歉微博再次出现,强调了“全力抢救伤员,尽快恢复运营”等灾难后的习惯性术语,表示“接受和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和追责;坚决整改举一反三”,网民依此很快帮助写好了新闻通稿:“事故发生后,XXX高度重视。XXX立即作出XX,要求组织XX,妥善处理XX,迅速查清XX,严肃追究XX;立即组织开展XX,进一步做好XX,防止XX。”@于建嵘(社科院教授)甚至断言,类似的“填空题式”报道肯定有,“不信,等着瞧。”

段子体现不能直言的智慧,“地铁追尾的一刹那许多人飞了出去,一名男子顾不得摔倒的疼痛爬起来就找手机,赶来的救护人员拉他上担架,他按完最后几个键长吁一口气被抬上救护车,一名护士瞄了眼,原来他发了条微博:‘理性看待上海地铁追尾,勿让民怨被反华势力利用’。护士嘟嚷了句,‘原来是胡锡进啊’。”

这位环球时报总编辑再次躺着中枪。身在国外的@胡锡进其实注意到了这次事故,“惊闻上海地铁10号线发生追尾事故致200多人受伤,非常震惊。在温州事故之后发生几乎同样的事,太不应该。我不希望此时此刻有说风凉话试图用这件事证明什么的人。这起事故是灾难。我愿意相信上海会以最严厉的态度追究它。上海别让中国人失望,也别让世界失望,把你的繁荣做扎实些。”@胡锡进提前透露《环球时报》社评:“地铁、动车这些快速交通系统决不可陷入类似煤矿事故屡抓屡犯的低级循环,把人民群众的出行提速变成风险自负的无奈过程。地铁在中国城市交通中没有退路,我们必须做事更认真,避险更专注,温州和上海这样的事故会不断倒逼我们,那些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将一批批遭到惩罚和淘汰。”

@周克成(财经评论人)发表的观点堪称另类,“要降低地铁安全隐患,就必须停止补贴政策,尽快提高乘车票价。只有提高票价,才能有效减少客流量,从而避免车辆超载运行。价格上涨多少为宜?涨到客流量恰好为地铁核定承载量为宜。假如地铁一天只能运送100万人次,则将票价涨到一天只能有100万人次愿意搭乘为止。”

上海地铁系统追尾事故发生,包括昆明在内的全国网民在担心,自己所在城市的地铁系统是否安全。@谢亚芳(凤凰卫视主播)的微博有点哀怨,“公路塌,公路塌,公路塌完大桥垮;大桥垮,大桥垮,大桥垮完动车撞;动车撞,动车撞,动车撞完地铁闯(祸);地铁闯,地铁闯,地铁闯完……”

“微博女王”@姚晨(演员)说:“睡吧睡吧,明天走路上班,至少不会追尾。”(云南信息报)

 

付勤: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度”

 

上海地铁追尾,新闻频道在报道事故时用了这么个词:“地铁十号线列车发生轻度追尾。”一时间,网络上“轻度”炸锅了。

284人受伤,虽然大部分人是轻伤,但毕竟是一起造成了重大影响的公众安全事故,伤者中上至85岁老者,下至6个月孩子,用“轻度”这个词来定性,是不是过于轻率?一定要死几个人才算是“重度”吗?

发生事故之后,那种尽量轻描淡写竭力粉饰太平的做派,已经让大家忍无可忍了。

事故都是“轻度”的,唯有领导重视是“高度的”,当我们呼吸着“轻度污染”的空气,吃着“轻度有毒”的食品,坐上“轻度追尾”的地铁,脑门被“轻度撞击”了一下,我们能不能表示“轻度愤怒”和“轻度质疑”?

公共安全无小事,有可能两列地铁真的只是轻轻撞了一下,但造成的后果却触目惊心了,现场乘客用手机拍下了多名伤员头破血流的景象。现代城市节奏不断加快,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细节的疏忽、人员的失误、设备的故障、微小的隐患,都有可能酿成一场灾难,在这个领域里,“轻度”是一个应当被杜绝的词汇。

近年来,我国的应急处理机制得到了极大改善,时间就能组织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抢险救灾,各级政府对灾害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事故发生之前的防微杜渐,事故发生之后面对公众发布信息的方式,依然不能让公众满意。

从“这是个奇迹”到“轻度追尾”,从“恭喜你养育了一个好儿子”到“灾民像过年一样高兴”,这些不当的措辞,不仅起不到安抚作用,无法稳定公众的情绪,还造成了公众情绪的更强烈反弹。

网络时代,对于公众事件信息的发布更要注重以人为本。惟有站在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的角度上,“轻度”这种词才不会如此轻率的出现。(楚天都市报)

 

“轻度体”横空出世

 

亲,你还在用神马“淘宝体”、“TVB体”、“HOLD住体”吗?别用了,这些都已经过时了,超越它们的,是这两天刚流行起来的“轻度”体。亲,你“轻度”地知道“轻度体”是怎么来的吗?

前日下午2点钟,上海十号线两车在豫园至老西门下行区间内相撞,造成271人受伤。央视新闻频道对此事故的报道题目是“地铁十号线列车发生轻度追尾。”央视品牌顾问李光斗将此报道题目上传到微博上,同时评论:“一个新名词的诞生:轻度追尾。”

此后,“轻度”在微博上受到热捧。房地产公司董事长潘石屹评价地铁事故表示“我轻度弱智了。”演员姚晨也回复:我轻度转发。演员冯远征也造句道:“今天天气轻度不好!俺的心情也轻度郁闷!轻度的!嘘。”

而微博上的网友关于“轻度”的造句已呈燎原之势。一时间,关于“轻度”的表述弥漫在微博的各个角落。“轻度体”由此诞生。亲,今天你轻度了吗?

●造句

@微博阿伯爆搞特区:【轻度】早晨,从轻度睡眠中醒来,觉得轻度的饥饿,喝了1杯含有轻度三聚氰胺的牛奶,吃了2根用轻度地沟油炸的油条,打了一个轻度的饱嗝,上了轻度拥挤的地铁,突然听见一声轻度的巨响,头轻度地撞到了立柱上,轻度地流血……地铁发生了轻度追尾。

@曾美丽:从明天起,做一个轻度的人。坐动车、搭地铁,生死有命。从明天起,关心打雷下雨和信号系统。我上了一趟地铁,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Se7enr3y:轻度这个词好,放系雅思都可以算系9分词汇。

@一瓢尘埃:佛山名镇改造一年,轻度的拆迁,轻度的扰民,轻度的失误,然后是代市长轻度的道歉。

@衡阳雁落123:东方广场一到上下班和节假日,都会有轻度的堵车,江湾立交也是很轻度。

@凯子二:一年来,佛山总是轻度地禁摩,上班也是轻度地骑自行车。(南方都市报)

 

李慧翔:地铁追尾后的可笑与可悲

 

9.27,“上海地铁运营有史以来最黯淡的一天”,截至目前已有284人受伤就诊,地铁10号线处于“瘫痪”中。

事故令人难过,但更难过的,是事故过后的一份可笑,和一份可悲。

可笑之处在于,追尾事故发生后,市面上的媒体大多都在追问“信号系统之弊”,纷纷纠住卡斯柯不放,拿7.23动车追尾的阴影说事,把信号系统当成本次事故的罪魁祸首。

拜托,上海地铁已经表示,在14:10后已经转入电话闭塞,人工操作。这此后发生的事故,已经可以说与信号系统没有什么关系了。

什么叫“电话闭塞”?就是A车站值班员与调度中心、B车站值班员电话确认,前方轨道空闲无列车,并手动填写路票给司机,允许其上路,再手动打开车信号通知开车。

可见,电话闭塞为纯粹的手工操作,这和信号系统基本没任何关系。

首先应该问责的是什么?应该问责的是谁填写的路票,谁确定的闭塞,这些人是事故发生的嫌疑人。

至于卡斯柯,他当然有问题,问题还不小,但在本次事故中,更应该问责他“为何会故障”或“冗余为何不足”。绝不是“信号系统为何会导致列车追尾”。

可悲之处在于,追尾事故发生后,在专业地铁论坛上的网友(多为地铁工作者),竟然分成了“信号派”“司机派”“调度派”等几大派系,分别推卸责任指责对方。

比如,有一个卡斯柯的ID,在许多分析事故发生原因的贴子后回复“这当然不是信号系统的问题”。又有一个司机兄弟发贴说“有事都是我们来背黑锅!要各方面都抓好才行不要什么事都压在司机身上!我们是弱势群体,我们司机伤不起!一有事我们连命都没了!”还有一位值班员发贴说“推吧使劲的推吧,都推到值班员头上了,司机的托你们可以再给力点”……

最后,还是那句话:既然“故障导向安全”的原则已经失效,那大家只能期待“事故倒逼真相”了。希望这一份事故调查报告,能够及时公布。(腾讯)

返回顶部
相关搜索:
地铁事故
追尾

相关质量报告
质量报告浏览页-尾屏通栏
讨论区
已有 0位对此文章发表了看法,来自3.22.71.112的朋友,您可以参与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
我要评论
  • 评论标题:
  • 评论内容:

热门质量快报

更多 >>

热销产品

我要发布
质量报告浏览页-二屏右侧banner
  • 一比多网站:一比多一比多移动平台
  • 一比多咨询热线:1891684693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4088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070060 网站ICP备案号:沪ICP备07012688号-8 一比多(EBDoor) 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8-2024 EBDoor.com All rights reserved.